您有一份过年喝酒指南待查收!「喝酒不注意,容易出问题」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亲朋好友相聚一堂,把酒言欢,共度佳节。然而,在享受美酒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科学饮酒,喝酒不注意,容易出问题。
关于喝酒那些事↓↓转给身边人!
关于饮酒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的白酒50毫升),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
过量饮酒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起初,酒精会使大脑血管扩张、血供增加,使饮酒者感觉到头脑清晰,十分兴奋。但随着血液中酒精浓度增高,酒精将干扰神经递质和神经受体间的信息传递,饮酒者会出现行走不稳、反应迟钝,感到疲惫,记忆力下降,甚至出现失忆现象。
胃肠道损伤喝酒后,饮酒者会感到胃部灼烧不适。这是因为酒精会刺激胃黏膜,诱导胃酸分泌,过多的胃酸会损伤胃黏膜,从而引起不适。当酒精达到一定剂量时,还会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直至坏死,加重胃黏膜的损伤,轻则导致糜烂,重则溃疡,甚至胃出血、穿孔。
低血糖症喝酒后如果出现心悸、多汗、低体温、脉快有力、神志模糊、嗜睡、昏迷等症状,应立即警惕酒精性低血糖症,需要及早就医。若低血糖昏迷持续超过6小时,会导致脑水肿、中枢神经损害,甚至死亡。
心脏急症饮酒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老年人和有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昏睡的饮酒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是比较隐匿的,可以无任何症状。
呕吐物窒息误吸是醉酒者发生意外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酒后呕吐时胃内容物容易进入气道,导致饮酒者窒息以及诱发吸入性肺炎。醉酒者一定不能仰卧睡觉,头一定要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
双硫仑样反应服用头孢类、甲硝唑等药物期间饮酒可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如面部潮红、头痛眩晕、腹痛、胃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致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心衰及死亡。因此,要注意在用药期间和停药5天内不能饮酒、口服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的药物。
❌一不做:多种酒水掺和在一起
酒桌上常见于白酒兑啤酒、白酒兑饮料、洋酒对红茶等等,多种酒水、饮料掺和在一起。事实上,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白酒+浓茶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不但起不到解酒作用,反而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
⚠️烈酒 +红牛功能性饮料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电解质、盐、氨基酸维生素等,掺兑在酒中饮用,电解质中的钠离子和咖啡因会增加心脏负担,使人感到心慌、胸闷等。
⚠️红酒 +雪碧碳酸饮料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而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从而加大伤害。
❌二不做:一饮而尽
很多人,尤其是在喝啤酒的时候,喜欢一口一杯,或者对瓶吹,这样的方式对身体伤害更大。喝酒宜慢不宜快,饮酒后五分钟乙醇就可进入血液,30分钟-120分钟时,血中乙醇浓度可达到顶峰。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饮入,体内可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且损伤肝脏程度也会降低。
❌三不做:左手烟、右手酒
很多人都会有“左手烟、右手酒”的情况,总觉得喝酒的时候不抽根,会少点什么。但是,喝酒时要避免烟酒碰到一起,因为酒精而扩张的血管又因为吸烟而收缩,会给心脏带来负担,而且溶于酒精的焦油会吸附在消化器官黏膜上,起到双重损害。
目录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