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养生信息泛滥,我们如何打造与众不同的内容?

2023年04月08日 综合知识 210次阅读 



作者:都市快报记者  葛丹娣


四季养生经 陈意说你听》是个“老栏目”了,开办于2013年7月,主要结合时令、当下的健康热点,以整版的形式推出与养生、调理相关的内容。


如今,栏目已经办了两年多了,可以说,培育了一大批忠实粉丝,陈意教授说,经常有患者拿着报纸咨询他报道中的细节问题,甚至还有市民向他请教起厨艺,这可把他老人家逗笑了,只好说,自己只是懂得食材的性味,真要掌勺炒两个菜,还真不行。




我特地在稿库里搜索了一下发现,该栏目已经发表了24篇文章,回顾自己主笔的15篇感觉还挺好的,在写这种养生报道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


大胆运用民间俗语、谚语
让稿件更通俗、亲民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然而,市面上关于养生的知识可谓泥沙俱下,有些东西被人传的玄之又玄。如何将养生做得更加科学、亲民,是《四季养生经 陈意说你听》栏目要思考的。



陈意教授是我省著名的国家级名中医、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副院长,也是浙江省中医界惟一一位被聘为中央保健委员会中央保健会诊专家的中医大师,虽已年过七旬,但思维依然相当活跃,他提出结合节气来谈养生。陈教授说:“古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每一个节气不仅反映了气候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也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于是,我们决定围绕节气谈养生,这样既有时令性,又让养生知识离百姓更近了一些。


坊间,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民歌、速记诗很多——


民歌:打春雨惊田,春分清谷连。立夏满芒种,夏至二暑还。立秋白露秋分寒露降。立冬两场雪,冬至寒又寒。


速记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个节气,我都大胆引用了相关的谚语、俗语,这些内容既琅琅上口,又生动有趣,让整个报道一下子就活起来了,而对老年读者来说,看到这些俗语,也会觉得分外亲切,从而也增加了报道的可读性。


采访中,陈教授还会结合自己曾经生活的年代,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比如,关于三伏天养生的那篇稿件中,有一句谚语叫,“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要吃金银蹄。”他说,在他们小的时候,这是有钱人家的吃法,穷人家哪里吃得起火腿、猪蹄,他们吃的是“头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这让我瞬间再次佩服老百姓的智慧,看似简单的俗语,还真不简单。





为了让稿件更加生动活泼,每次采访前,我都会狠狠地“补课”,一方面查阅大量关于节气的内容,看到有意思的俗语就记下来;另一方面,结合时令看看近期是否有高发疾病,以便给市民一个科学、实用的指导。


养生菜,每期必不可少
既要可口,又要健康



对于养生,人们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吃”这个层面上,如,吃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能吃等,有时一样东西经过七转八转,就会变成神一样地存在,就像当年张悟本力荐的绿豆,这不是《四季养生经 陈意说你听》想要的结果。


陈意教授也一直强调,中医是一门强调整体观,注重辨证施治、因人而异的学科,饮食只是养生中的一部分,可以有。报道中增加养生菜,可以增加报道的可操作性,让市民更感兴趣,但不能一味地推养生菜,这样会让市民误以为养生就只有吃。



为此,每篇报道陈教授会结合时令推荐三五款养生菜,有菜、有汤,有时候也有茶,或者粥,每一道菜的食材一定是当令的,像春天吃笋,夏天吃瓜,秋天吃藕,冬天吃羊肉。考虑到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每道菜的做法也相对简单,出锅后,往往既可口,又健康。




在日常饮食方面,报道还会根据时令特点给出一个总原则,如,春分要戒酸增辛,助肾补肝,忌偏热、偏寒的食物处暑过后,吃酸不吃辣,吃果不吃瓜;小雪要以“藏热量”为主,吃点黑,喝点热汤,适当进补平衡阴阳。



微信公众号:杭报集团业务交流

微信ID:hzrbywjl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互动


如果觉得不错,请点ZAN!!!

« 上一篇 下一篇 » admin: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标签:朋友圈养生信息 都市快报记者 四季养生 健康热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