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经典诵读与传统中医养生的十大意义价值

2023年05月30日 综合知识 236次阅读 


腹有经典气自华

最是经典能致远

经典诵读养生有哪些关系呢?

◆能否起到养生的作用好价值呢?

      为此,小编求教于果雪儿中医启蒙健康教育的相关指导老师,给出了简单的几条,小编按图索骥,顺藤摸瓜,便形成了下边的这篇文章。


第一,经典诵读,孔颜乐道,道德树人。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这样阐释自我: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后又以这样欢快的笔触来描写得意弟子颜回: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颜回不囿于物,不困于心,不乱于情,有着高尚品德追求,为中国人树立起了安贫乐道、达观自信的精神丰碑。

      八十多年前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奇迹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篇《长征•七律》,让我们领略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果雪儿倡导这样次第来开展诵读。

 从中小学生古诗词、《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神话传说及历史故事等入手;

● 也包括毛泽东诗词、《有的人》、《我爱这土地》、《一句话》、《梅岭三章》、《囚歌》、《我歌唱延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红色经典;

 继而过渡到四书五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国学经典。

经典是什么?果雪儿认为,经典中蕴含着传承着传递着中国道德文化,堪称中华民族可以移动的祖国。


  • 经典诵读就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就是“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 就是“把泪焦桐成雨”,

  • 就是我心、我口、我国、我家、我人民。

富润屋,德润身,

心广体胖。

     这里的“胖”读作“pán”,舒泰安康的样子。这句话是说,财富可以装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泰安康。

      正像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印发《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所说,“使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更加热爱中华经典”,“普遍具有高度的语言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得到进一步挖掘诠释”。


第二,经典诵读,根接地气,天地养人

      西汉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服制像》中说:“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礼之所为兴也。”认为,天地间之所以生长万物,其目的就是用来使人生存。所以,那些可食用的,可以用来养护身体;那些使人有尊严的,可以用来打扮穿衣,人文礼仪教化于是也就兴起了。


      “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考察我们作为肉体凡胎的存在,最起码需要两部分的营养来源:

● 一部分是以阳光、空气、水、五谷杂粮为代表的物质能量,

 一部分是以知识、情感、意志、精神、信仰为代言的精神能量。

      果雪儿倡导的诵读数目,可以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最基础的精神营养来源。


      孟子讲:“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浩然之气充斥于天地间,然而要“无害”的话,则需要人的“善养”“直养”,需要人的上下求索,需要诗词的陶冶,需要经典的滋润。

      经典是什么?果雪儿认为,经典是自然的花果玉露,幸而被圣贤珍爱欢喜然后一一采撷得来。


   经典诵读

  • 就是大快朵颐品味山水精华,酣畅淋漓畅饮天地琼浆。

      汲取更深厚的自然营养,补充自我生命里面的消耗空。对于城市生活的现代人来说,节奏匆忙,诱惑压力剧增,要接更多地气是不甚容易的。然而通过经典诵读,通过这个中间的渠道,可以更容易更便捷实现与天地宇宙自然的息息相通。


第三,经典诵读,蒙以养正,以正立人。

      《易经.蒙卦》讲:“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可谓至圣之功。

      小儿呱呱坠地,牙牙学语,琅琅读书,从小诵读经典,是中国启蒙教育源远流长的传统。

      科学上一般认为,一个人的阅读关键期大致在15岁之前。小孩子从经典诵读中所获得的知识、体验,将成为未来所有内心世界的基础根基。


这里有两点需要特别说明。

一是说

要抢在3到15岁之间,助力少儿建立经典诵读储备,打下一个坚实的养正基础。就好像好的行为习惯,会陪伴并造福于一个人的终生一样,这个阶段的经典诵读会夯实一个人一生的阅读基础。

     这里举一个例子,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的母亲4岁教他认字,一年多时间学了3千字。


     在杨先生的《父亲与我》一文中,杨先生说:“我初中一年级与初中二年级之间的暑假,父亲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我《孟子》。雷先生介绍他的得意学生丁则良来。丁先生学识丰富,不止教我《孟子》,还给我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是我在学校的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到的。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的《孟子》,所以在中学的年代我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杨先生后来在自传中又写道:说来奇怪的是,幼年时所背的《孟子》,在成年之后,居然成为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换言之,经典诵读的结果,是在杨先生的心中形成了一套价值系统,每当他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都会提供明确的答案。因此,影响他最深的,并不是他所专长的物理学,而是两千多年前孟子思想。


二 是 说

 15岁之后,我们很多人也还是要及时不间断跟进。活到老,学到老,经典诵读到老,这样才能“为有源头活水来”,生命里面也才能永葆那份喜悦和新鲜。否则的话,“一日无书,百事荒芜。”日用月亏,坐吃山空。随着年龄与日俱增,精神就会恍惚而衰。

      一个人经典诵读的经历,就是他最为基础的精神发育历史;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境界的高下,就在于这个国家民族的经典诵读水平。

经典是什么?果雪儿认为


  • 经典诵读就是照镜子,时时端正衣冠,处处端正行为,养身,修身,化身,继而化风化俗化家化国。


第四,经典诵读,喜乐人生,造福与人。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倡导学习之“乐”之“悦”,倡导情感投入志向引导。他同别人一起诵读经典,一遍又一遍,翻来覆去,乐此不疲。

“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经典诵读好像一日三餐,给人以喜悦和新鲜,给人以营养和动力,最终汇聚而成经典诵读的“饥饿感”。这种“饥饿感”一旦形成,就会间歇性有规律爆发,从而自动自发推动人的经典诵读,不间断持续下去。


      天天年年岁岁有这种“饥饿感”以及这种“饥饿感”的满足,就会自然形成经典诵读的一生,就会自然形成喜乐幸福的人生。这样一种人生,就会在人体精神方面,自然形成一种灰心颓丧绝望等负面情感的免疫力,自然形成困难险阻面前的一种豪迈进取的动力。


     开展经典诵读,享受经典诵读。经典诵读是什么?果雪儿认为,


   经典诵读

  • 就是消灭懒惰、消灭涣散、消灭绝望的武器,

  • 就是儿童及成人共同的幸福家园。


果雪儿国学教育线上平台所开展的系列经典诵读活动,对于大多数参与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孩子乃至成年人来说,成了一种欲罢不能的兴趣爱好,乃至一种情感归宿、心灵慰藉。


第五,经典诵读,打通自我,修身养人。

      经典为尊,经典为先。经典既存,诵读为贵。“诵读”二字,大有深意。

      我们从历史传承来看,“读”字,即为对照木牍或竹简而主动开口。现在薄薄的一册小书,在一定历史时期里面,则要堆积成一捆一捆的木牍竹简了;借阅一册来看的话,则需要一牛马的车子才能装得下。要读完这一册的小书,需要解开来、翻开来再捆起来、放起来,反反复复,上上下下,所以有“凤篆龙纶堆盈几案”一说,有“案牍劳形”一讲。读书,不仅仅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


       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指出,“读犹渎也,若四渎之引水也”。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看做书本之信息犹如千江万水,直达人的头脑;也可以看做要真正读好,需要我们身体内的每一根血管、每一个神经都要保持精进灵敏状态。


      我们再来看“诵”字,该字实有多种意义。

       从“诵”字之音,音颂,《说文》讲“讽也”。我们这里,只是从字形来讲,应为主动开口而循甬道而达通。

     什么意思呢?果雪儿认为,其中最起码有两层意义。


      一种为不开口则已,开口的话就要把某一册书或某一篇文章,通通的读下来,从头读到尾。


      善始善终,有头有尾,不至于挂一漏万,不至于文气间隔、书气不接,也才能得到整体的信息。这是基于客体的书籍来说的。


      一种为不开口则已,开口的话就要调整好自己。嘴巴读书只是表面的,还有眼睛,还有手,还有心,乃至于体内的精气神。只有自我调整好了,整个人都进入了读书的状态,也才真正能够谈得上读书了。


古人对于书籍,尤其经书,那种态度是严肃庄严认真,关系生死,关系千秋,慎乎又慎。所以,我们看到古人敬字爱书,几案清洁,读书前焚香净手,端衣正帽,上挺下坐,一丝不苟。


      综合两字的意义阐释,经典诵读之“诵读”,对于诵读者来说,就是通过打开自我,进而达到打通自我。

      打开书本的过程,也是打开自己的过程。诵读者,您准备好了吗?


★您的身体清洗干净了吗?

★ 您的坐姿站姿端正吗?

★您眼睛里面清澈的光芒闪烁出来了吗?

您的呼吸平和吗?

★您身体的每一个角角落落都充满了爱的期待了吗?

诵读者,您自己自带温度已经准备呈现了吗?


      每一次的诵读,都是与经典约会,都是与圣贤同行,都是不断调整体内气血。放开心,摊开自我,一如婴儿之初生,吸进来之后呼出去,吐出去之后纳进来;一如火阳之初升,不断聚集更充沛更浩然的力量,不断释放更赤城更热烈的能量。


      面临经典,至亲至爱,至情至性。通过自己的身体,通过自己的嘴巴,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养生贵在养气血

养气血重在养心养志。

      经典是什么?果雪儿认为


   经典诵读

  • 就是把嘴巴打开,把眼睛打开, 把手掌打开,把耳朵打卡,把心儿打开,把自我打开;

  • 经典诵读就是养气、养血、养精神,养心、养志、养真我。


第六,经典诵读,音声相合,和合动人。

      我们说人是一架精密的钢琴,能否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需要不断调试和练习。

    《礼记·乐记》中讲:“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说的是我们客观的发声原理,有感而动,有动而发,有发而出声。声发出来,传出去,被他人或自己听到,这就是音了。


     先声而后音。晚晴大儒曾国藩在《冰鉴·声音鉴》中指出:声主“张”,寻发处见;音主“敛”,寻歇处见。说的是声音看上去密不可分,其实有区别的。声产生于发音器官启动开张之时,可以在这个发音器官启动开张时候听到;音产生于发音器官闭合之时,可以在发音器官闭合时感觉到。

      “音声相合”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来的,强调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和谐的关系。那么,什么是音声相合呢?经典诵读中如何做到音声相合呢?


     这里有一个钟响磬鸣的故事。唐人韦绚尝记刘禹锡所谈,为《刘宾客嘉话录》一卷,里面记载了这个故事。

      说的是当时洛阳一寺院里的磬常常自鸣,僧侣奇怪又害怕,竟然吓出疾病。有个名叫曹绍夔的人来探望僧人的病情,了解情况后就用锉刀,将磬锉了几处,从此磬就不再自鸣了。


     为什么呢?原来这只磬,和寺院的斋钟有着相同的频率,那边敲钟,钟“音”传到罄上,引发了罄的共鸣,这边罄也就响起来发了“声”。曹绍夔用锉刀在磬上锉了几处,改变了磬的频率,也就响不起来了。僧人听了十分高兴,病也马上好了。

音声相合,也就是要达到同频共振,相互感染,彼此激荡。


      经典诵读要达到音声相合,也就要求我们张口读书的时候,要让别人和我们自己听起来,都舒服。只有听起来悦耳舒服动听,才能激发内心的情感共鸣,激发诵读兴趣。

     要在经典诵读中做到音声相合,需要注意两个两方面。

一、是从经典诵读来说。

      一方面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熟能生情,熟能生巧,熟能生美。

      另一方面要学习掌握一些汉字训诂及诵读技巧,不断加以揣摩、实践。


二、是从经典诵读者本身来说。

      一方面我们嘴巴发出的读书声,就好像水面上一圈圈荡漾开去的波纹一样,触及到我们的耳朵了,耳朵一阵激灵;触及到我们的体内了,身心一片震撼。

      另一方面,当我们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体内的气血、器官、每一个角角落落都在做着“交响乐队”的团队接力运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感动,相互感染。


      经典诵读进行中,我们身心就这样相合着享受着相合的音声;经典诵读结束了,那种相合的震颤、震动依然在身心深处,以一种其妙不可言、看似微小若无而又伟大无双的状态在持续、在延续。


经典是什么?果雪儿认为


   经典诵读

  • 就是一首源远流长、与时俱进的交响乐,我们每一个人就是其中的一个这样那样的小音符,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生命的美丽,奏出小生命里最伟大的洪荒伟力。


第七、经典诵读,大音希声,走向大人。

      老子在《道德经》中还提出了“大音希声”,指出最美丽最伟大的声音,乃无声之音。那种声没有发出,那种音却不绝于耳,只是罕有人能够真正倾听得到、捕捉得到。

无疑,经典诵读的“音声相合”,是走向和接近“大音希声”的过程。


     果雪儿相信,也只有那种不断上下求索于身心之中、顶天立地的人,也才能够感受得到那种绝无仅有的无声之音,宇宙之间生生不息的最伟大最动听的交响乐。


第八,经典诵读,腹有诗书,元气新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和董传留别》有名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里的“腹部”,没有作“胸部”、“口部”,而是说一肚子的诗书学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明代散曲家冯惟敏有句:“论英雄何必老林泉?满腹经纶须大展,休负了苍生之愿。”这里又说,满肚子的才学本领,为什么呢?


      其实,这要从古人的传统读书法说起,古人读书多吟诵,运气发声,摇头摆身,体态柔和而多变。

      运气发声,运的是丹田气息,发的是腹式呼吸的深度之声。“丹田一把火,生命永不歇”,丹田气乃先天自然之气,气沉丹田是腹式呼吸的一种感觉及连带状态。这样子的运气发声,会让胸腔与腹腔之间的“横膈膜”最大程度的向上隆起、向下凹陷,并进而形成腹部凹陷、隆起,牵引神阙穴、丹田穴的气血运动,让腰部有酸痛的舒服感觉。


      摇头摆身的过程,不是矫揉造作,更非僵立不动,而是情之所至,心之所向,体现着经典诵读者本人对于经典本身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在声音把控方面呈现出来的声音之高低、强弱、疾徐、曲直等。


      爱气如守关,动气沉丹田。这样子的经典诵读,身心处于一种非常自然灵动的状态,日积月累中间,就会让人的气息绵长深厚,让气血通畅顺达,让气度平和有力,让气质自然横溢,从而不断培植元气,增强活力。



      这样的经典诵读之声,始于丹田,与五脏相感应,经胸部直冲声带,发于喉,转于舌,辩于齿,出于唇,冲天地之气以为和。

 什么是经典诵读?果雪儿认为


   经典诵读

  • 就是回归到童年,腆着小肚子大声说话,无限的自我,无限的未来,无限的力量和希望。


第九、经典诵读,因声求气,因气化人。

      “桐城三祖”之一的刘大櫆谈到经典诵读,这样写道:

      “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这段话强调反复诵读,从而把握文之精髓,从而进入到作者精神,从而与文中字句浑然一体。

      人活一口气,人文一也,读者作者一也,这就是“因声求气”了。


      经典诵读因气以长气,因血以养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讲的是诵读者的精神专注、内守忘我的境界。

      这种不二的境界,在《列子.黄帝》里面得到了很绝妙的表述:

  “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竟不知风乘我耶,我乘风乎。”

      又恰是“庄周梦为胡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恰恰因为忘我,所以无处不有我、无时不是我。


      当然,正如曾国藩门下“四弟子”之一的张裕钊,在《答吴挚甫书》中讲:

      “若夫专以沉思力索为事者,固时亦可以得其意,然与夫心凝形释,冥合于言议之表者,则或有间矣。”

      这种冥合、默契,形神合一,与主客体之间的沉思专注只为做事情的功利性,差之天地也。


      正是经典的基础性正向能量,确保诵读者如何忘我投入都不会走向偏颇;也正是诵读的这种气血投入、聚精会神,也才能确保经典的正向力量发挥至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黄帝内经.素问》中讲:“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又指出:“浊气为虫,精气为人。”

      《灵山秘叶》中有这么几句话:“察其声气,而测其度;视其声华,而别其质;听其声势,而观其力;考其声情,而推其征。”通过考察人的声音,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心性气质。


      一个坚持经典诵读的人,因声求气,因气化人,其气度、气质、气力、气征当与常人有着显著的区别。

      经典是什么?果雪儿认为,人是万物之灵,经典是圣贤生命精华凝集,经典诵读,激荡为气,充斥天地,挥斥方遒,能够让生命涌动着生生不息之气息。


第十,经典诵读,健身运动,健康强人。

      宋人在《唐诗纪事》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郑之文之妻患有抑郁症。好友杜甫听闻后对郑说:尊夫人只要每天反复朗读我的“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即可。朋友之妻遵嘱,反复朗读,病情果然大有好转。

      在“健康中国”战略下,经典诵读不仅仅是一味灵丹妙药,更是一种健身健美的运动,值得大力推广。

      经典诵读的过程,包括了人的呼吸、认知、情感、神经、内分泌等多系统的共同参与,是一种高级语言艺术的健身形式,可以给人带来多方面的益处。


1、提高人的文化知识素养;

2、提高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协调能力的提示;

3、增强人的肺活量;

4、提供大脑神经的敏感度,减缓大脑衰老,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5、改善血液循环,以及促进人体内的新陈代谢

6、使体表细胞活化,消除色素沉着,运动面部肌肉,起到美容养颜祛斑的作用;

7、让人表情丰富细腻,拥有一张美好微笑的面孔;

8、增加体内热量消耗,起到减肥的效果;

9、促进消化吸收;

10、增进心眼口手的协调运动;

11、引起的脑腔、胸腔、腹腔共鸣,提升器官功能;

12、增强耳朵听力,增强澎湃肾动力;

13、舒缓心情,减压排压,负面情绪得以疏解释放;

14、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15、坚定意志,防治疾病;


16、增强新陈代谢能力活力,强身健体

17、形成道德品质,活动道德能量;

18、促进孩子的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9、树立信仰,引领风尚……


    什么是经典诵读?果雪儿小编认为,

经典诵读就是

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就是我们一生要做的事业

作者:邓卫东(果雪儿少年儿童中医启蒙课程团队老师)

【重磅推荐】

点击图文了解详情

2023年亲子中医夏令营报名啦(中医少年研学旅行青春早为)

不一样的中医夏令营,不一般的成长体验

课程:少儿国医启蒙课+家长亲子中医育儿366课程

我们的常规长期课程,福利多多

活动:儿童国医启蒙健康讲座对接

欢迎机构对接联系

2023年30天线上儿童中医夏令营

如果不能参与线下的亲子中医夏令营,也可以报名这个线上的

     【欢迎加入】

中医育儿家长俱乐部

1、加关注。关注本公众号:中医育儿群

2、加好友。微信号:guoyiqimeng(“国医启蒙”的汉字全拼),标注“家长俱乐部”。

3、加群。添加好友后,需要自我介绍(地区、姓名、意向、目标),让群主确认您是真诚家长,而不是广告党,之后将您加群。目前入群学习免费,敬请把握机会。

« 上一篇 下一篇 » admin: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标签:少年儿童 经典诵读 传统中医养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