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关注 | 高考养生指南,助您超常发挥!
2023年06月08日 综合知识 228次阅读
- admin: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考生的生理健康,为考生超强度的脑力劳动提供足够的物质与营养基础。这是考生减轻心理压力的生理保证。
NO.1
养心
高考前夕很多考生会出现情绪异常,医学上称“考前情感障碍”,此时首先要使思想平静下来,不要庸人自扰。要防止心火内生,应当保持恬静,以最佳心理状态去迎接大考。
建议:
● 给自己心理暗示:我可以的,我一定会考得很好;
● 坚持体育锻炼。高考不但是知识的考试,也是心理、体力、习惯的考试。连续三天考几科,真的需要体力,也是过往生活习惯的考验,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该睡就睡,该吃就吃;
● 家长千万不要给考生增加压力,不要期望值太高,或者为种种小小的不满抱怨,因为这些都会在无形中增加考生的压力。该提醒的平时也已经早有提醒了,这个时节其它的就不用多说了。
NO.2
01、高考期间饮食最重要的是日常化
要做到和平时差别不大,以应季、时令菜为主,不要为了“补”,过分追求“新”、“奇”、“贵”。人在高度紧张或压力大的情况下,免疫力会下降,尤其容易出现过敏,考试期间尽量避免食用一些以往没吃过的食物,尤其是海鲜等高蛋白食物。
02、进食不要过饱
进食过饱会增加肠胃负担,导致大脑缺氧,抑制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影响大脑信息的传递,出现思维迟钝、犯困的现象。
03、三餐营养均衡
早餐应醒脑,以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为主,比如小米、大米、杂粮粥、面条,可以直接给大脑提供能量需求;
午餐应益智,多补充一些优质蛋白质,吃些瘦肉、新鲜水果等脂肪含量低的食物,可使大脑反应灵活。菜肴尽量一荤一素一汤,多吃含锌高的食物可以益智,如动物肝脏、肉类、玉米、胡萝卜、南瓜、茄子、大白菜等;
晚餐应安神,宜清淡,易于消化,如豆制品、鹌鹑蛋、瘦肉、鱼类、菌类等。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NO.3
充足的睡眠
高考时节,昼长夜短,气温较高,人的新陈代谢旺盛,消耗量大,容易疲劳。因而一定要用午睡补充,有助提高学习效率,可使体内激素分泌平衡。但午睡不宜过长,只需小睡片刻,不宜坐着或伏案睡,也不宜在过堂风处或电风扇前睡,以免着凉感冒。
考生合适的睡眠时间是7-8个小时。复习阶段十分紧张,多睡是一种奢望,但如果只睡5、6个小时甚至更少,即便自己心里感觉能行,但体力不足以支撑。睡眠不足会导致心有余力不足,思维的爆发性就远远不够。建议晚上10:30-11:00躺下,早上6:30-7:00起床,安排好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临近考试,很多考生会出现失眠的状况,这时非常需要借助积极的心理暗示助眠。所谓积极心理暗示,就是睡前多想开心的事,让自己容易入睡。而不是老想那些坏事,失败、失利的事,越想就越难入睡。
NO.4
不宜
● 不宜身体对着电风扇吹得过久;
● 不宜空调温度开得过低;
● 不宜使得自己的身体“快速冷却”;
● 不宜在口渴时放量急饮。
NO.5
夏季病的预防
01、中暑
无论是干热天气,还是湿热天气都要预防中暑。
轻症状:多汗、头昏、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
重症状:昏厥或痉挛,甚至威胁生命。
● 如何应对
轻度中暑:多喝含盐的清凉饮料,若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也可以服用人丹或藿香正气水。
重症中暑:应抬到阴凉处就地抢救,并立即送往医院。
● 预防措施
①在烈日下做好防晒工作
②保证充足的睡眠
③多洗温水澡帮助体温散发
02、肠胃不适
气候变化、经常吹空调、吃冰镇水果、晕车晕船、水土不服,都会造成肠胃不适与腹泻呕吐。
● 如何应对
藿香正气散具有理气化湿、和胃健脾的功效,治疗非细菌性肠胃不适疗效显著,是调理夏季肠胃不适的首选。
● 预防措施
①少吃隔夜隔餐的饭菜
②餐具、食物等要防苍蝇、蚊虫叮咬
③做好洗涤消毒工作
④买来的海鲜等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不可生吃
⑤不喝生水,防止水污染
⑥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
⑦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洗澡
03、上火
夏天,很多人都会出现口渴、口苦、目赤、头晕的症状,有的人甚至咽喉灼痛、口舌生疮,这在中医上来讲就属于“上火”了。
● 如何应对
①保证正常充足睡眠
②随时补充水分
③多吃蔬菜(苦瓜、黄瓜、西瓜等)
④喝点清凉茶
NO.6
药食同源
传统中医有个理论,叫“药食同源”。一碗米汤,在老中医眼里,也许就是一剂调养肠胃的良药。而一些印象中的药材,也可进入日常饮食,有益于健康。
铁皮石斛,就是这样一种深得“药食同源”之妙的植物,它不仅具有滋阴补虚、益气生津的独特功效,还能抗大脑疲劳、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好啦!今天的高考养生指南分享就到这啦!希望各位考生都能劳逸结合,健康顺利地冲刺高考哦! 加油,提前祝大家金榜题名、鱼跃龙门!
END
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文章来源于: 山楂曲